近年来,以台湾史、在地故事为主题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,无论在剧情、表演、美术设计等方面都更加精良,而受到观众的欢迎。从 1980 年代台湾新电影浪潮,改编「乡土文学」小说开始,取材自台湾史、社会议题、在地生活的影视作品数量增加,从乡土小说到电玩,影视创作选择改编的项目有了很大的变化,也说出了相当不同的台湾故事。本期的「图解历史」试着透过这些电影、电视剧,观察本土主题影视作品的样貌。
1980:走向国际的乡土题材新电影
随着台湾经济发展,影视文艺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元化。台湾新电影浪潮起用新导演执导改编自乡土文学作品的电影,尽管票房收益不佳却广受国际影评肯定,也为台湾电影带来了艺术新风貌。
1987年解严後,电检制度对於意识形态的审查大为松绑,电影创作者也在作品中回顾戒严时期的历史伤痕,促使许多白色恐怖、日治时期为主题的作品出现。解严後社会箝制的力道逐渐松动,人们对於生活周遭的事物感到兴趣,加上小型摄影器材的普及,以及政府补助和教育推广,纪录片领域也开始蓬勃发展。
1980 年代经典影剧作品列表
年度 | 片名 |
1980 | 源 |
1980 | 大湖英烈 |
1980 | 原乡人 |
1980 | 儿子的大玩偶 |
1984 |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|
1984 | 油麻菜籽 |
1985 | 嫁妆一牛车 |
1985 | 超级市民 |
1986 | 唐山过台湾 |
1987 | 稻草人 |
1987 | 桂花巷 |
1989 | 悲情城市 |
1989 | 香蕉天堂 |
影剧内容简介
源( 1980 )
改编自张毅同名小说,描写苗栗吴琳芳(剧中为吴霖芳)家族於嘉庆年间从广东来台拓垦、开凿石油的故事。

原乡人( 1980 )
改编自锺理和的同名小说及其本人的经历,锺理和因为与同姓的锺平妹相爱,不被当时的礼俗所接受,於是决定私奔离开美浓,踏上人生未知的旅途。战後他们回到台湾,锺理和尽管健康不佳仍持续创作,直至1960年病逝。

儿子的大玩偶( 1983 )
改编自黄春明三篇小说《儿子的大玩偶》、《小琪的那顶帽子》和《苹果的滋味》的短片合集电影,分别由侯孝贤、万仁、曾壮祥执导。从几个卑微小人物所面临的挣扎与挑战,看到早期台湾民众艰难的生活环境,以及围绕在工作和生活的无奈。
金大班的最後一夜( 1980 )
改编自白先勇同名小说,描述台北市「夜巴黎舞厅」的领班舞女,在她舞女生涯的最後一天,回忆起过去20年来从上海来到台北所经历的往事。
油麻菜籽( 1984 )
改编自廖辉英小说《油麻菜籽》,以一对母女的命运为主轴,描述台湾女性的传统妇道观念,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,好比油麻菜籽,只能随遇而安,任人摆布的宿命。
嫁妆一牛车( 1985 )
超级市民( 1985 )
来自南部的青年李士祥到台北寻找失散的妹妹,结识了妹妹从前的邻居和一名退伍军人,他们在寻人的过程中见识到赌博、卖淫、仇杀、吸毒、偷盗等社会现象。桂花巷( 1987 )
改编自萧丽红同名长篇小说,描述清末南台湾北门屿,一位断掌女子试图反抗命运,却仍历经波折的一生。电影的情节流畅、人物情感细腻,搭配调性哀愁的同名主题曲,让人一同感受到女主角复杂的人生滋味。
悲情城市( 1989 )
反映台湾历史争议「二二八事件」的电影。故事剧情描写国民政府光复台湾初期的情形,从一个家庭的故事反映出时代变迁及政权轮替过程中,所造成不可抹灭的冲突,探讨台湾人的处境及身份认同的问题。香蕉天堂( 1989 )
描述国共内战尾声士官兵撤退到台湾的处境,探讨省籍认同的身份与问题,并表达对白色恐怖的批判与自省。
1990:好莱坞、有线电视与戏剧的战国时代
接续80年代国片对本土题材挖掘,仍有多部台湾主题电影上映,但受到好莱坞电影、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,台湾电影产业逐渐萎缩,直到2001年票房市占率仅0.2%。为了刺激产业制作优良影片,提高国片产量,电影辅导金制度上线,历经多次变革,至今仍是台湾电影的重要资金来源。而在这样的环境中,也有一批新导演逐渐展露头角。
90年代有线电视开放後,许多电子媒体应运而生,民众有了更多元的节目。电视连续剧逐渐打破单一语言的惯例,而是在黄金档戏剧中运用多元语言,并加入台湾族群复杂、情势多变的背景。
1990 年代经典影剧作品列表
年度 | 片名 |
1990 | 异域 |
1990 | 爱 |
1991 | 草地状元 |
1992 | 无言的山丘 |
1993 | 戏梦人生 |
1993 | 异域 2:孤军 |
1994 | 多桑 |
1994 | 台湾水浒传 |
1994 | 超级大国民 |
1995 | 好男好女 |
1996 | 台湾演义 |
1996 | 盐田儿女 |
1998 | 曾经 |
1999 | 超级公民 |
1999 | 天马茶房 |
1999 | 台湾廖添丁 |
1999 | 亲戚不计较 |
影剧内容简介
异域( 1990 )
改编自柏杨小说《异域》,描述第二次国共内战後,部分军队奉国民政府命令向南撤退至泰缅边境,无法返回家乡,加上政治情势变化,成为「身陷於异乡地域,却孤立无援的军队」。爱( 1990 )
描写1950年代「牛埔镇」上的本省人与外省人,因语言、生活习惯等隔阂而产生猜忌与冲突,最後众人化解仇恨和睦相处的故事。是第一部混用华语与台语的黄金时段连续剧。无言的山丘( 1992 )
描写日治时期日本人对金瓜石矿工的压迫与威逼,藉由底层劳工的辛酸,隐喻当时台湾人的生活与处境。异域 2:孤军( 1993 )
延续第一集,「泰北孤军」在异国湿热的环境下,自行开辟村落生活,却又无所依归的故事。
好男好女( 1995 )
改编自蓝博洲原作小说《幌马车之歌》,以戏中戏的形式,将白色恐怖受难者锺浩东与其妻蒋碧玉的故事,与女主角的人生交错缭绕。
天马茶房( 1999 )
讲述了日治末期至中华民国接管的混沌时局,在大稻埕咖啡店天马茶房所发生的爱情故事。亲戚不计较( 1999 )
改编自廖风德小说《隔壁亲家》,描述两户住在隔壁的人家从交好到感情失和,以及两家儿女间爱恨交织的故事。本剧共播出7年,从原着剧情外,在衍生为长篇故事後,剧情中也出现政令宣导、推广农产品的公益桥段,甚至和同台其他节目产生连动。
2000:海角重新出发,挖掘国片新面貌
2000年,台湾第一次政党轮替,政府经费对於台湾本土题材的挹注,不仅使得各艺文领域的「乡土」创作增加,观众对台湾历史的关注与接受程度也逐渐提高。90年代日渐低迷的台湾商业电影也开始复苏,新秀导演开始以通俗语法描绘在地故事,再次吸引观众目光。2008年电影《海角七号》打破国片票房纪录,从网路、社群逐步发酵带来的观影人潮,显示出观众对台湾题材的兴趣。
以台湾史为题材的戏剧尝试突破传统观点,从不同面向呈现出岛史的复杂性。多部改编自长篇小说作品的电视剧,则是透过个人或族群的故事,表现台湾社会在不同时期的变化与发展,为台湾历史带来更多元的面貌。
2000 年代经典影剧作品列表
年度 | 片名 |
2000 | 谁在桥上写字 |
2001 | 流氓教授 |
2001 | 望乡 |
2001 | 江山楼 |
2002 | 寒夜 |
2002 | 後山日先照 |
2002 | 负君千行泪 |
2003 | 风中绯樱:雾社事件 |
2003 | 家 |
2003 | 寒夜续曲 |
2003 | 孽子 |
2005 | 孤恋花 |
2005 | 浪淘沙 |
2005 | 再见・忠贞二村 |
2006 | 插天山之歌 |
2007 | 乱世豪门 |
2007 | 鲁冰花 |
2008 | 海角七号 |
2008 | 一八九五 |
2008 | 光阴的故事 |
2009 | 泪王子 |
2010 | 艋舺 |
影剧内容简介
寒夜( 2002 )
改编自李乔小说「寒夜三部曲」之同名首部曲,描述清代客家先民开山拓土的故事。是台湾电视史第一部客家语八点档连续剧。後山日先照( 2002 )
改编自吴丰秋同名小说,以一位平凡女子的人生为主轴,历经二战、二二八事件以及白色恐怖,看见围绕在她身边、不同族群的人所共同经历的岁月。风中绯樱:雾社事件( 2003 )
改编自邓相扬同名小说,该剧主要以雾社事件幸存者高彩云(赛德克语原名「娥宾·塔达欧」)的角度来回忆阐述雾社事件的始末。
孤恋花( 2005 )
改编自白先勇同名短篇小说,描述1949前後一名音乐家与三个欢场女子之间,充满乡愁、孤独的故事。浪淘沙( 2005 )
改编自东方白同名小说,讲述台湾首位女医师丘雅信的一生,从日治时期到战後远走加拿大,并她的故事映衬了台湾社会从日治到战後的历史与变迁。
插天山之歌( 2006 )
改编自锺肇政同名小说,描写二战末期,日本加强内部弹压,对台湾进行严密思想管制之际,知识份子所受的压迫和抵抗。海角七号( 2008 )
1945 年台湾日本统治终结,一位日籍教师在开往日本的遣返船上,写下7封给台籍爱人寄不出去的情书。60 多年後,一个失意青年回到故乡恒春,在经历一连串事件後,终於将信件送达。一八九五( 2008 )
改编自李乔剧本《情归大地》,描述 1895 年乙未战争中客家青年姜绍祖、徐骧、吴汤兴等人组织抗日所发生的故事。光阴的故事( 2008 )
讲述台湾 1960-90 年代一个虚构眷村「自强一村」中,围绕几个家庭之间所发生的故事。
2010之後:小说、游戏、桌游——新媒材开启新故事
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,台湾本土题材的作品也更加多元,历经社会事件後的台湾社会本土意识抬头,以白色恐怖、多元族群、台湾史等相关议题的影视、艺文作品,屡屡成为热门关键词。2015年前後,台湾电影积极尝试在制片制的框架下,进行商业题材的开发与制作,推出各种类型电影。电视剧中的台湾本土背景和议题也更加深刻,观众除了获得娱乐,也对这块土地有了更多的认识。
随着本土题材越来越丰富,作品的发展形式也渐趋多元,除了小说、影视、漫画之外,游戏也成为非常受到瞩目的品项。从以政治为主题的桌游《美丽岛风云》,最初是桌游又开发出电玩的《台湾大空袭》,以及从电玩改编成电影的《返校》,能够可以看到它的蓬勃发展。
2000 年代经典影剧作品列表
年度 | 片名 |
2011 | 赛德克.巴莱 |
2011 | 回家 |
2012 | 女朋友.男朋友 |
2012 | 东华春理发厅 |
2013 | 阿嬷的梦中情人 |
2013 | 阿罩雾风云 |
2013 | 我的自由年代 |
2014 | KANO |
2014 | 军中乐园 |
2014 | 大稻埕 |
2014 | 纯纯 |
2015 | 一把青 |
2015 | 灿烂时光 |
2016 | 紫色大稻埕 |
2016 | 日曜日式散步者 |
2016 | 阿不拉的三个女人 |
2017 | 花甲男孩转大人 |
2018 | 奇蹟的女儿 |
2018 | 愤怒的菩萨 |
2019 | 返校 |
2019 | 日据时代的十种生存法则 |
2019 | 苦力 |
2019 | 用九柑仔店 |
2020 | 国际桥牌社 |
2020 | 做工的人 |
2021 | 弓蕉园的秘密 |
2021 | 天桥上的魔术师 |
2021 | 神之乡 |
2021 | 斯卡罗 |
2021 | 茶金 |
影剧内容简介
赛德克.巴莱( 2011 )
改编自邱若龙漫画《雾社事件》,电影分为上下两集,描写莫那·鲁道带领族人起头反抗日本的雾社事件,以及下集日军反击镇压,赛德克族浴血抵抗的过程。
大稻埕( 2014 )
以1920年代的台北大稻埕为背景,现代主角穿越回到过去,经历日本皇太子来台、蒋渭水抗争等事件,再次找到生命热情的喜剧电影。全片透过美术设计、特效,营造出20年代大稻埕繁华、热闹的景象。
一把青( 2015 )
改编自白先勇同名小说,描述1945年到1981年间,历经抗战、内暂,最後来台的空军飞官及其眷属之间,几段被战火无情摧逼,生死两隔的故事。紫色大稻埕( 2016 )
改编自谢里法同名小说《紫色大稻埕》,以1920年代台北城文化中心──大稻埕为背景,描绘当时台湾人在文化抗日、争取民主的社会氛围中,各自在商业、艺术、美术领域努力奋斗的故事。阿不拉的三个女人( 2016 )
改编自杨丽玲小说《戏金戏土》,以宜兰台语片大亨尤丰喜一生的故事为主轴,讲述了台湾电影1930-50年代的兴衰起伏。花甲男孩转大人( 2017 )
改编自杨富闵小说《花甲男孩》,描写一个男孩自我成长,以及家族成员经历纷争後重归於好的故事。内容反映台湾传统的人伦,以及受到新观念挑战後的反思。奇蹟的女儿( 2018 )
改编自杨青矗小说《工厂女儿圈》,以1970年代台湾经济奇蹟阶段为背景,透过加工出口区女工的角度,描绘「奇蹟」背後的残酷现实以及她们的故事。返校( 2019 )
改编自2017年出品的电玩「返校」,取材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的传说。日据时代的十种生存法则( 2019 )
改编自赖和的五部作品《丰作》、《浪漫外纪》、《一杆称仔》、《前进》、《蛇先生》,以客家话、日语演出。用九柑仔店( 2019 )
改编自阮光民漫画《用九柑仔店》,描述一位年轻人回乡接管柑仔店所发生的大小事。国际桥牌社( 2020 )
剧情描述台湾1987年解严後逐步推动民主化的过程,及台面下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角力。天桥上的魔术师( 2021 )
改编自作家吴明益同名小说,重现1980年代台北市中华商场荣景的魔幻写实剧作。斯卡罗( 2021 )
改编自陈耀昌小说《傀儡花》,记述1867年罗妹号事件及南岬之盟的历史故事。剧集混合历史人物和虚构角色,呈现卷入事件的各个族群之间,彼此的冲突与交流,刻划出台湾历史上族群碰撞的样貌。
茶金( 2021 )
以1950年代新竹北埔的茶产业为背景,描述当地茶商如何面对时代动荡、强大竞争,依靠茶业创造经济奇蹟。本剧是台湾第一部海陆腔客语剧。
观台湾第53期(2022.4):历史说书人
《观・台湾》第 53期《历史说书人》为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发行之季刊,全台各地实体书店均有贩售,线上购买点也将持续更新!
- 购买连结 博客来
- 购买连结 三民书局
- 购买连结 五南‧虾皮
- 购买连结 国家书店
- 购买连结 聚珍台湾
- 购买连结 readmoo读墨
- 购买连结 台湾吧